近日,北京市委財經委審議通過并印發了《北京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高質量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》,安排了七大部分25個方面59條措施。
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讀稱,本市將以更大力度、更加精準、更有溫度的政策舉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,今年也將研究推進民營經濟地方立法,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。
支持民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
創新能力強、科技含量高是北京民營企業的鮮明特征。近兩年,本市先后制定腦機接口、具身智能等70余項細分產業支持政策,實施高端科學儀器、人工智能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,2024年部署的重點項目中民營企業參與比例超過60%,產出了“北腦二號”腦機接口等一批重大成果。
此次出臺的新措施首先聚焦“科技創新”,將持續厚植創新沃土,讓民營企業有能力成長為科技創新的主體。在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方面,將推薦優質民營創新企業申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,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,助力民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00項以上。
當前,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等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措施全部落地,今年本市還將壓茬推進新一批中關村先行先試措施,支持民營企業建設1到2家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臺、10家市級中試平臺,加速“從1到10”轉化落地。
破除民企市場準入隱性門檻
“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助推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、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動力源泉,也是支撐數字標桿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。”相關負責人說。
為此,本市將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應用創新,支持民營企業建設智算中心,對采購自主可控GPU芯片開展智能算力服務的按照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支持,支持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,加大對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的政策、資金及項目支持力度。
人工智能企業普遍急需數據“加持”,但如何獲得安全、有保障、高質量的數據?按照計劃,本市將圍繞重點行業支持一批鏈主企業建設行業可信數據空間,對面向中小企業發展需求、提供普惠便利數據服務的企業可信數據空間予以重點支持。
記者獲悉,針對市場準入的隱性壁壘問題,本市將落實好“非禁即入”要求;全面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,細化舉措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;推動制定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條例,編制公平競爭審查指引;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障礙,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。
早在2018年,北京就建立了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長效機制。今年還將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市、區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,安排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,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。
并購貸款承貸比例提高至80%
融資難融資貴,也是今年本市要重點解決的民營企業發展難題。
《工作要點》提出,要保持對民營企業穩定有效的增量信貸供給,加大小微企業首貸、續貸、信用貸支持力度,推動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重點為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提供擔保服務。
相關負責人說,北京也將率先探索金融科技“監管沙箱”機制優化升級,在無還本續貸擴容、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、盡職免責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,進一步優化并購貸、科技人才貸、認股權貸等措施,將并購貸款承貸比例由60%提高至80%。
這些措施直面民營企業“急難愁盼”的裉節兒,加碼為民營企業發展減負擔、增動能。除了解決融資難題,《工作要點》還最大限度降低多頭檢查、重復檢查給企業帶來的負擔,將健全“無事不擾”企業清單動態調整機制,發布全市統一的輕微違法免罰清單,為企業“減負”。
針對賬款清欠問題,本市也將開展新一輪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,推動欠款“應清盡清”。“我們將把解決企業困難訴求與加強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結合起來,讓企業充分感受到‘北京服務’的溫度和力度。”相關負責人透露,北京將研究推進民營經濟地方立法,完善市、區兩級聯動的海外糾紛應對指導工作機制,建立市、區協同的危困企業挽救服務機制,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。(記者 曹政)